27日凌晨三点,我用手触摸开江兄的额头,同样没睡的他开了腔:“二弟,我感到身体轻松多了,刚才测量一下,体温降到37 C°。”
天亮后,开江兄体温恢复正常,我们焦虑的心情顿时放松起来。
导游说,今天你们8人成团,将沿着西藏最美的天路--拉(萨)林(芝)公路行驶,这条公路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,全长409公里,与318国道大体并行,是中国唯一不收费的高速公路。途中将穿越海拔4740米的米拉山隧道,全长5720米,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长隧道。
米拉山是藏中、藏东的界山,也是当地藏族人心中的神山,山口海拔5013米,常年雪花纷飞,因海拔高的隔绝效应,东、西两侧景色完全不同,藏民的生活习性也大不一样。东侧是绿植茂密的林芝,当地藏民以木材为燃料,做饭取暖。
西侧属于拉萨,山上光秃秃的,显得干旱苍凉,藏民仍把牛粪做成圆饼晒干,用来烧火做饭、冬季取暖。
我们坐在车上,透过车窗悠闲自得地欣赏着沿途美丽风景。当下正是青稞成熟的季节,近观田野里盛开的金黄油菜花,眺望层峦叠嶂的群山,蓝天白云下,五彩经幡随风飘荡摇曳,如同藏民们借助风的力量诵读经文,将虔诚的意愿转达给上苍。
(一)邂逅仙境巴松措,静谧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
藏语中以河为“曲”,称湖为“措”。西藏的措,多不胜数,形状各异,个个让人心动,美得窒息。
我们下了林拉高速,沿途蜿蜒的山路紧靠着水量充沛的巴河,阳光洒在浅绿色的水面上波光粼粼,仿佛无数颗钻石在闪烁。上游一条瀑布如同巨幅哈达飞流直下,摔打在石头上发出震天的巨响, 演奏成一曲5D音乐厅的山水交响乐。
巴松措风景区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,长约18公里,湖面海拔约3480米,湖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,集雪山、湖泊、森林、瀑布、牧场、千年古刹为一体,景色殊异,四时不同。
当我第一次踏入西藏首个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巴松措,就被深深地震撼了。它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隐藏在群山之间,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,更有着一种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力量,因此被誉为“人间天堂”。
我们冒雨排队乘上游船, 行进中雨越下越大,湖面烟雨缭绕,环绕湖泊的一座座青山犹如画卷徐徐展开,雨中坐在船上,感到更有意境。约四十分钟游船停靠在湖中的求子洞浮桥码头后,游客们纷纷走出船舱,忙着打卡拍照,雨水溅到身上也不在乎。往返一个多小时的航程,还没过够船瘾就返回岸边了。
下了游船,天气突然放晴,望着碧绿的湖水,白云缠绕的青山,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感受着那清新的空气和湖水的芬芳,仿佛整个身心都会都被这片湖泊所洗涤。看来老天爷特意掀起巴松措的盖头来,让我们一睹神湖的芳容。湖里生长着大量的高原生态无鳞鱼,随手一捞,都能捞上一大把。
我们踏着浮桥走上湖心岛,名为扎西岛面积的小岛不大,却有一座1600多年历史的“错宗工巴寺”,它是西藏著名的红教宁玛派寺,建于唐代末年。寺门左右供奉着一对硕大的木雕男女生殖器, 男阳挺拔,造型逼真古朴,女阴如莲,肖似弥勒合掌,再现了古人性崇拜的遗风。
当我走进寺庙,感受着那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古老的文化底蕴,我仿佛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那个神秘的古代世界。
寺庙左边有一棵松树长在桃树中的“桃抱松树”,非常奇特。导游说每到春天,桃红松绿,煞是好看。听罢,我真想在林芝桃花盛开的季节,再到这里看上一看。
据说,岛上这棵千年青冈树的树叶上,有天然形成的动物图象和和藏文字母,谁能在树叶上找到与自己属相一样的图形,就能大吉大利、荣华富贵;如找到藏文字母,也会一生平安、心想事成。很遗憾树高又非深秋落叶时,我与采叶比对无缘。
导游说,巴松措除了湖心岛,北岸还有一个风景更美的地方,叫做“结巴村”,是巴松措保留原始工布风情的核心藏式村落,有80多户人家,据说村内还有少数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。你随意推开一户人家,就会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。因不在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内,建议游客自行参观。
我和开江兄决定沿着巴松措水上景观栈道继续向里走,感受着高原湖泊的宁静与美丽,前去一睹结巴村的风采。
可是刚走了不到一公里,大雨仿佛从天空中倾倒下来,豆大的雨点落在水中,溅起无数的水花,湖面上形成了一层淡淡的水雾。
远远望去,天空就像与湖水连接到一起了,我们不得不紧紧握着雨伞匆忙折返。
晚上,回到景区内喜马拉雅山酒店,广场燃篝火、跳锅庄舞的精彩夜生活因雨也只好取消了。
不一会儿,雨渐渐小了,我走出宾馆,远山如黛,万籁俱寂,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,闻着岸边原始森林中花草树木散发的芳香,让我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,觉得这里不是凡间,而是一处世外仙境。
(二)到世界最大峡谷,观中国醉美山峰。
初中年代,我在地理课本中得知祖国西南有个“一山连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 的横断山脉,好奇心驱使我一定要走到这隐秘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,亲眼看看喜马拉雅、念青唐古拉和横断三座山脉交会处的南迦巴瓦峰。
28日上午,我冒雨奔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,途中在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落脚,观看“两江汇流”的自然景观。
极目远处, 雪山高耸,云天相接,雅江水浊,尼河水清,两流会合,“雅尼”分明。 “佛掌沙丘”兀立在雅江之中,形成最大的江心岛。
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、最长的峡谷,逶迤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,深度超过6000米,全长约500公里。
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,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,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,成为西藏的江南。
在峡谷近5000米高的垂直斜面上,发育着当今世界上最完整、最神奇、最壮美的山地、垂直生态系统带,还可以看到类似于从我国海南岛到北极村的全部自然景观。
下午两点,我们换乘景区大巴到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起点大渡卡(意为放马处)遗址,此处原是工布藏王王城庄园,500年前毁于与波密的战火。
这里山高谷深,水流湍急,S型的江面波澜壮阔,汹涌澎湃。
大雨夹带着冷风不停地向我袭来,流云在脚下不停地翻滚,我们只好返回乘车点赶赴下一站。谁想千里迢迢来到这条世界级大峡谷,遇上这般恶劣天气,我从满怀期待变得心灰意冷。
果然这里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,一会一个表情,让人捉摸不透。当驶入峡谷第三站观景台,雨一下子停了,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,显得格外地清晰耀眼。
庄严圣洁、堂堂正正的“西藏众山之父” 南迦巴瓦峰在云卷云舒中渐渐显露出了常年积雪的山顶,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“雍仲本教”的圣地,凭借海拔7782米的高度,成为世界第28高峰。因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,云雾缭绕,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,传说十人九不遇,所以它也被称为“羞女峰”。
如今在我们面前不顾羞涩地脱下薄纱,然后又将飘逸的白云缠绕在腰间。山下层层叠叠的梯田像刚洗完澡一样干净,瞬间充满生机,天空更显湛蓝,雅鲁藏布江奔腾而去,大气磅礴,令人震撼。我不停地按动相机的快门,抓拍最美的瞬间。
(三)夜宿东方瑞士鲁朗,这里是眼睛和身体的天堂
离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,我们乘车沿着318国道,行驶一个小时到达色季拉山。这里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,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,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,导游担心游客高原反应,加上阴雨天气难以看见美丽的杜鹃花海,也没法在第二个观看南迦巴瓦峰的景台一睹神山雄姿,督促我们稍作停留,匆忙上路。
车辆在绵延无尽、云雾缭绕的鲁朗原始森林中继续前行,突然山体上两块滚圆巨石滚落在道路左侧,险些击中我们正在行进的旅行车,让我亲眼目睹了“此生必驾318”惊心动魄的一幕。
翻过几座大山,一片广袤无垠的高原山地草甸,陡然撞击我们的视野,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就在眼前了,我仿佛一瞬间进入世外桃源,心胸顿时开阔舒畅,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鲁朗,藏语意为“龙王谷”、“神仙居住的地方”,素有“天然氧吧”、“生物基因库,“东方瑞士”之美誉。位距八一镇80公里的川藏公路上,坐落在深山老林的狭长地带,平均海拔3700米,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、松树组成的“鲁朗林海”。
草甸中数不清的野花竞相开放,木篱笆、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,山间云雾缭绕,仿佛走进山水画中。
我们下榻的鲁朗珠江国际酒店,采用藏式宫殿式设计风格,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。
周围花海草甸,溪流潺潺,云雾时聚时散,山顶若隐若现,独特的风情常让我恍惚自己身处瑞士。
沂蒙小调特色煎饼与当地名吃石锅鸡形成绝配,同团成员分享后赞不绝口。
有人说西藏是“眼睛的天堂,身体的地狱”,而我认为鲁朗小镇焕发着生态与社会发展和谐相处的魅力,是“眼睛和身体的天堂”。
(四)藏民家中话家常,卡定沟里也风光
29日上午,导游带我们去西藏民俗村一个藏民之家,让我们看看西藏林芝市普通藏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。
汽车沿着尼羊河向前行走,来到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加定村,下车后美丽的藏族姑娘云旦卓玛迎上前来:“扎西德勒”,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。
“扎西德勒,shù!”我用事先跟导游学习的藏语,生硬地应答,然后跟随云旦卓玛到她家中做客。
眼前这个藏民小院头顶湛蓝的天空,背靠高山,房前栽种着果树,房屋建筑宗教味道很浓,室内装饰颜色丰富多彩,客厅对面的佛堂里,悬挂着释迦摩尼佛唐卡和伟人毛泽东的画像,云旦卓玛说:毛主席领导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,他在我们藏民心中是极其神圣的活佛。
我们在云旦卓玛家里品尝一杯酥油茶,喝上一碗青棵酒,受到热情款待,津津有味地听着她讲解各种银器的制作工艺、藏民神奇的故事。
离开加定村,我们来到了尼洋河畔的卡定沟(又名嘎定沟)天佛瀑布景区,这里海拔2980米,卡定藏语意为人间仙境。来到卡定沟,仿佛来到江南的峽谷,苍松巨柏遍布山崖,山中珍贵名木较多,含氧量极为丰富,呼吸自然舒畅。山崖上天然形成的大佛、观音、如来佛祖、喇嘛颂经、酥油灯以及藏文“六字真言”,让人看后无不称奇。
200多米高的天佛瀑布,沿着卡定沟山崖峭壁飞泻而下,顿时抛洒万斛珍珠,溅起千朵银花,喷珠飞雪,壮如玉龙飞舞。
我登上观瀑台仰视垂空的水幕,密密麻麻的水珠不停地拍打在我的脸上,佩戴的眼镜用眼镜布擦了一遍又一遍,身上的冲锋衣也被淋得湿漉漉的,一股凉意席卷了全身。在此,我真实领略了李白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,精神为之一振,心胸豁然开朗。
(五)羊卓雍措,人间仙境里的一抹蓝
30日上午,从拉萨出发去,顺着拉萨河西行,宽阔的河道里,清澈的河水由东向西缓缓流淌,云外的蓝天,纯净得不染凡尘。
在曲水县达嘎镇南行,过了雅鲁藏布江大桥,转弯处是雅鲁藏布江水藏台,它是西藏至今还在使用的最大灵魂升天处。
导游介绍说:藏族的丧葬习俗等级森严,界限分明,水葬喂鱼,天葬喂鹰(秃鹫)。水葬是通常用于经济条件较差、雇不起喇嘛的藏民,或者死者是孤寡、幼童等。除水葬外,还有塔葬、火葬、天葬和土葬等方式。塔葬是贤能大德圆寂后的高贵葬仪,火葬也是一种较为高贵的葬仪方式,天葬是藏族较为普遍的葬俗,土葬则是最次的一种葬仪,一般用于患有传染病的人以及强盗、杀人犯等。
旅行车盘旋在岗巴拉山的山道上,一个弯连着一个弯,越往上越难走,随着坡度增加,听见发动机费力的轰鸣声中带着哮喘,看着以前坠落山涧的汽车残骸,让人不寒而栗。
上午12点,我们终于爬上了岗巴拉山脊,山口立起的石柱上写着“羊卓雍措”四个红色大字,下面注明山口高度4441米,我们入乡随俗,在导游的带领下,在巨大的玛尼堆上方悬挂的风马旗上拴好自带的五色经幡,在然后马尼堆上面放上一块石头,祈福国泰民安。
岗巴拉山口是前藏和后藏的分界处,山口以东的拉萨和山南属于前藏,精神领袖是布达拉宫的达赖喇嘛;山口以西的日喀则属于后藏,人们崇拜的是扎什伦布寺的班禅额尔德尼。
羊卓雍措简称羊湖,藏语意为"碧玉湖",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。我站在这最佳观景位俯瞰羊卓雍措,湖光山色尽收眼底。
我随车下到湖边,准备和羊卓雍措湖水来一个近距离接触,谁想暴雨如注,寒气袭人,幽深的湖水和远近的山峦相依在一起,羊卓雍措以一种雾里看花的美丽气质呈现在我的眼前,烟雨中让人看不清它的来龙去脉,浮光掠影令人心醉神驰、痴迷忘返。
7月1日,在建党节103周年的喜庆日子,我们来到拉萨站候车返航,走进拉萨站一楼中央大厅,仿佛置身于传统的藏式宫殿,而电子显示屏幕、自动扶梯,又将人们带回到现代社会中。
上午11:50,我们顺利踏上返程的列车,驰骋在青藏铁路上,饱览高原美景,间或遇见一座座雪山,同车驴友们不时站立凝望着如诗如画的山水风景,不由感叹大自然和人类的伟力,拿手机不停地拍照打卡。
7月3日中午,我平安顺利回到温馨的家园。
加上提前一晚到达徐州站,来回11天的行程,沿途行进9000多公里,我们走过了青藏铁路、林拉公路,国道318和许多不知名的山路。
西藏是一个令人向往又神圣的地方,她身处高原之上,缺氧但不缺信仰。夏季气候真的很特别,有时中午热得让你想躲在空调间里,晚上却冷得让你不得不裹上厚厚的被子,刚才还是丽日清空,白云飘飘,霎时间却云山雾罩,仙气缭绕,大雨滂沱。
我很侥幸在整个行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,只不过人本来就长得黑,这次高原之旅又给皮肤挂了一层浅浅的黑釉色。
一眼西藏一生难忘。虽然青藏铁路沿途风景、西藏风光都很美,但是总会有一段风景是在黑灯瞎火的晚上或者在烟雨朦胧走过的,期待我再有一个机会,去探秘西藏的未知,弥补本次行程的缺憾。
(文图:金玉)
2024年7月20日于沂蒙小调文博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