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达拉宫广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的布达拉宫正对面,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,是世界文化遗产——布达拉宫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中外游客集中观光的旅游景点之一。巨大的LED显示屏和标语都是汉藏双语的。
广场南面矗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,北面是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。
傍晚时分,我们漫步在布达拉宫广场,远观这座宏伟的宫殿,感受其庄严与神圣。
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,原本晴朗的天空,顷刻之间乌云密布,大雨随之而来。这时,布达拉宫广场的灯光一起点亮,数十个玉兰花式的花灯放射着耀眼的光芒,把广场照得如同白昼,布达拉宫在夜幕下显得更加壮观。
入夜时分,在激昂奋进的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、《青藏高原》等音乐曲声中,布达拉宫广场音乐喷泉全面开放,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欣赏。
回到宾馆,我把导游“入藏前三天不洗头不洗澡”的提醒忘到脑后,畅快淋漓地洗个热水澡,一觉睡到天亮。
吃过早饭,导游把我们进藏旅游的第一站选择在大昭寺。大昭寺在藏民心目中比布达拉宫还重要,没有大昭寺,就没有拉萨。
尽管天空中飘落着蒙蒙细雨,但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上依然是人山人海,虔诚的信徒正在不停地磕等身长头顶礼膜拜。除了信徒,更多的是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参观大昭寺的游客,在此亲身感受信仰的力量。
年满60周岁的我,免去实名制预约,凭身份证直接进入,但门票是不能减免的。人多需要排队,我只好加入转经的队伍,在人群中静听着导游的讲解,看着信徒们转经。
大昭寺,坐东朝西,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,也是藏族人民的佛教中心,它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是在1300多年前由藏王松赞干布和大唐文成公主主持建造的,寺里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像,这尊身像原由尼泊尔传到大唐王朝,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又带到拉萨,其文物价值和宗教价值,用一个“价值连城”很难形容!
释迦牟尼佛殿外面的走廊只有一米多宽,每天这么多人来礼佛,把佛殿里挤得水泄不通。
导游带着我们环绕释迦牟尼佛殿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,然后登上大昭寺二楼平台,放眼望去二层三层金碧辉煌,正中的装饰性门楼像是全用金子打造的,每一层的房檐下都挂着用牦牛的毛编制而成的黑布帘,帘上绣着白色的花纹图案,显得十分庄严肃穆。
走出大昭寺,我们来到了藏民心中的圣地——八廓街,看见沿着大昭寺外墙顺时针转圈的人流和许多手持转经筒、迈着大步向前行走的藏民,不少人嘴里念念有词,估计没有几个游人能听得懂。
前边一位藏族妇女搀扶着一位老太太,老人身着传统藏族服装,头上戴一顶绒帽,肩上背着一个布包,右手拄一根拐杖还来转经,足见礼佛之心何等虔诚。
当日要去的下一个景点是布达拉宫,这里无论年龄长幼,都需要实名制刷脸预约,方可进宫参观。
中午13:20分,我们提前一个小时,到布达拉宫正前门的检票口,排队等待进入。
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玛布日山(红山)之上,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,也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始建于公元七世纪,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入藏的唐朝文成公主,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的,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,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,主楼高117米,共13层,是集宫殿、灵塔殿、佛殿、行政办公机构、僧官学校、僧舍等诸多功能于一体,拥有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。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,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,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,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。
我们跟随导游攀登到无字碑处,等候第二次检票安检入宫。绕过无字碑,我们踏上了石铺的台阶,行走在这千年的宫殿前,石阶的外墙上有一层又一层红色的盖顶,导游介绍说这盖顶内是一种草,叫“白玛草”,它生长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,用于房屋高处遮风挡雨的地方。采用白玛草作为建筑装饰材料,既可以减轻局部墙体的重量,也可以起较为独特的装饰效果。
据导游介绍,布达拉宫的外墙年年翻修,所以一直色彩艳丽。外墙的涂料是不用油漆的,而是从一种树上割下粘稠的胶汁,拌着白石灰,为了增加色彩和粘稠度,再加入牛奶、蜂蜜和藏红花。粉刷工艺不是刷而是泼,所以白色的外墙有凹凸的立体感,给人以厚重的感觉。
我一共爬完1080个台阶,回头遥望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,相传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。我想,如果文成公主在天有知,一定会因越来越多的娘家人千里迢迢,来到西藏戍边卫国、兴业发展、观光旅游而欣慰,同时也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。
人生处处是巧合,公元641年文成赴藏,在藏地与汉地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,为汉藏民族之间融合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也因其一生坚持佛教信仰而受到了藏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,1383年后,大昭寺、布达拉宫作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参观瞻仰,续写着各族人民亲密团结的新篇章。
我们进大门穿越一条狭窄的走廊,这里没有窗户,只有几个深邃墙洞。透过墙洞,能看见厚达数米的宫墙全用三合土堆制、石头砌边而成。出了廊道是一大广场。每年藏历12月这里要举行盛大的歌舞和跳神活动,达赖喇嘛和各级僧俗官员、民众前来观赏,届时广场上人山人海,气氛十分热烈。
14:20 经过第三次检票安检,我们沿陡峭的木梯攀登进入白宫。白宫内部绘有大量壁画,内容涉及西藏佛教发展历史、五世达赖喇嘛生平,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故事等。
离开色彩斑斓的东大殿,登上顶层的东、西日光殿,来到达赖豪华的寝宫,朝南一面为落地玻璃,采光面积很大,从早到晚,阳光灿烂,故称为东、西日光殿,宫殿雕梁画栋,供奉着许多佛像,门外还有像床一样的条椅,这是朝见达赖喇嘛时等候的地方,根据职位高低而排序。
我们参观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·阿旺晋美的工作休息室、14世达赖的宫殿和会见陈毅等中央领导人的客厅。
然后走进西面存放历代达赖肉身灵塔的红宫,灵塔建筑形制类似,但规模却大不相同。其中五世达赖灵塔最为豪华,塔高近15米,包塔所用黄金达十一万两,塔上镶嵌各种珠宝。
红宫中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至十一三世达赖的八座灵塔,唯缺自称“在布达拉宫我是最大的王,游荡在拉萨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”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,因他被拉藏汗上报皇帝是假达赖,康熙皇帝下诏将他送来北京,结果在青海湖流放“病故”,自然就不会有其灵塔了。
对于其他几世达赖我知之甚少,唯独对作为宗教领袖,却不守清规的文学天才六世达赖活佛颇感兴趣,因为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,六世达赖无疑是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存在, 仓央嘉措不仅精通佛教经典,而且善于诗歌创作,无论是描绘拉萨“雪山巍峨耸云天,青稞田畔牦牛眠;袅袅炊烟起村舍,藏地风光美如仙” 的自然风光,还是 “端居布拉达宫时,仓央嘉措称上师;夜醉酒楼美女侧,衲本人间一浪子”的自画像,他的诗作既有高僧的智慧,又有凡人的烟火气息,流传至今,让我耳熟能详,也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,在藏族文学中独树一帜。
因松赞干布始建时期,西藏政权还非政教合一,布达拉宫只是作为王宫而存在,并无香火。但自从五世达赖受顺治皇帝册封、成为西藏政教首脑之后,布达拉宫不仅是政权机关所在地,也是西藏佛教的大活佛所在地,自然就成为顶礼膜拜、供奉香火的圣地了。
我走出布达拉宫,俯视环绕在布达拉宫下面的拉萨城,只见周围树木成林,宫后龙王潭公园里绿树成荫、碧波荡漾,人们在此散步赏景、荡舟畅游、尽享休闲时光。
完成当日行程回到酒店,开江兄盖上被子说:“二弟,我身上有点冷,头也疼,可能发烧。”
我用手一摸他的额头,说:“是发烧,赶紧喝点小柴胡退烧,掀开被子物理降温!”
“我看到弟昨晚上洗澡啥事没有,今天早上不该洗头后,头发不干就出门的。”
“没事,我去买个体温计,回来给你测测温。”说着,我披上衣服,快步下了楼梯,随着导航定位,来到一家药店,边购买温度计和便携式吸氧罐,边给导游电话联系。导游说:“初到拉萨容易感冒发烧,需要尽快止热,如高烧不退,我可联系医生到房间诊治,也可把病人送到医院挂针。”我急忙返回酒店,征求开江兄的意见。虽说酒店与药店的往返路程大约只有一公里,但由于我心急走得太快,上楼后有点晕车的感觉,好在喝了一杯水,静静心就没事了。
体温计显示开江兄高烧38.5C°,把导游的意见转告给他,开江兄怕给我和导游添麻烦,说:“先吃片布洛芬看看,如果到凌晨四点还不降温,就去医院挂针。”
我躺在床上,静静地等待着开江兄尽快退烧,心里盘算着:如果大哥的体温降不下来,就先陪他去医院挂针输液,等他身体恢复好了,再考虑下一步的行程,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。
(文图:金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