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动态

快速导航

用科技创新 推动传统产业进步

  
记国家专利技术——煎饼电鏊研发人李怀珍
    从一名普通的沂蒙劳动妇女,到拥有七项国家专利的费县农业产业化协会常务副会长、煎饼大搜李怀珍有着特殊的煎饼情结。
    她依靠多年的煎饼生产实践与探索,创新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, 2008年10月 1日正式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“实用新技术型国家专利”证书的煎饼电鏊,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,这种电力加热,自动旋转,操作自如,经济环保型的新奇煎饼机,集科学性、实用性于一体,不仅让摊了一辈子煎饼的沂蒙农村妇女大开眼界,也在第八届全国粮油精品及粮油机械展览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    (一)为了完成于老的嘱托,追逐创新煎饼设备的梦想
    八百里沂蒙,是一片孕育饮食文明的沃土。“吃煎饼卷大葱”长大的李怀珍,从小对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充满着好奇与遐思, 推磨、制糊,摊煎饼,从不服输的性格,让她练就了一手摊煎饼的绝活,天天围着火炉子转的她梦想着有一天摊煎饼不再以柴草煤炭为燃料,让自己和依靠摊煎饼养家糊口的众多姐妹们有个体面的活干,也盼望着将来摊制的煎饼薄如纸,柔丝缎,让大城市的人也爱吃。
    2003年3月, 营养美食学家刘桂莲女士专程来到费县,给李怀珍带来更大的梦想,中国营养美食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于若木女士指出:“经济、方便、快捷,煎饼是十全十美的理想食品”, 深情嘱托“要把中华民族最早的方便食品——煎饼,作为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综合营养载体来抓。”小小煎饼,能够引起营养美食界如此重视,着实令李怀珍始料不及,是啊,煎饼,沂蒙山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庭主食,随着科技的进步,确实也早该告别家家支鏊子,户户摊煎饼的历史了。
    面对于老的鼓励与期待,煎饼大嫂李怀珍既感到担子的沉重,又对改进传统工艺,让小煎饼走向大市场充满着信心。六年来,正是这副沉甸甸的担子,激励着李怀珍查资料,铸磨具,搞电热,在煎饼电鏊实验车间里度过了1600多个日日夜夜。
    (二)继承老工艺,开发新技术,精心研发新设备
    人称“煎饼大嫂”的李怀珍,虽然摊煎饼是把好手,但是真正搞起煎饼设备技术创新来,却遇到了不少难题。多年的煎饼生产经验,使她看到,利用传统技术生产的煎饼虽然能够保持原汁原味,人们爱吃,但工艺落后,劳动强度大,效率低,特别是使用柴草煤炭作燃料,既不环保又不卫生,更不容易控制火口,摊出的煎饼又厚又硬,生熟不均,保质期短;市面上的机器煎饼机虽然效率高,但仍以煤炭为燃料,尤其是为了防止煎饼粘连,加快水份挥发,只好加入了食用添加剂成份,才能正常生产,显然不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。
    继承老工艺,开发新技术,必须要从根本上找到安全环保的替代燃料,提高机械化水平,研制煎饼生产新配方,增加花色品种。为此,李怀珍开始了漫长的设备研发过程,从夫妻摊煎饼的泥土“鏊”,到一个炉膛四盘鏊子的大转盘;从一人三台鏊子的蜂窝煤灶,到带轴承会转动的单人鏊。无烟煤块、蜂窝煤、液化气、电热丝、导热油、电磁炉……都曾纳入她的供热实验范围,五百瓦、两千瓦、四千八百瓦……她精心测试着加热温度;洗衣机上的电动机,老式汽车的差速器,废旧机器上的涡轮都曾是她的旋转设备。为了解决生产煎饼的关键设备特型鏊子面,她跑遍了临沂大大小小20多家翻砂厂,结果人家不是嫌工艺复杂人家不愿干,就是怕项目小,试制成本高不揽活,李怀珍心急如焚,磨破嘴皮,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合作商,但人家开出的条件是李怀珍必须在现场协助翻砂,夏天翻砂铸造,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苦差事,靠近浇铸炉的地方上百度高温,令人望而却步,可是李怀珍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,从早到晚在高温50多度的操作间里工作,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,红红的铸铁烤得她皮肤火辣辣的,头发也被烤焦了,她只好剪去了长发...... 一次次改良,一次次失败,一次次试验,一次次艰辛,她为此花费了数万巨资、熬红了双眼。四处求教,反复琢磨。终于找到了机械内部的最佳结合点,她在圆盘鏊子的下面设有转动轴,转动轴连接转动轮,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底部的固定支撑架上,固定支撑架上设有电机和通过轴承安装的减速带轮,减速带轮分别通过皮带与转动轴下部的转动轮和电机转动轮连接,圆盘鏊子的下设电加热盘,电加热盘内配有恒温电热丝,电热丝通过接线卡与外接电源线连接……力求结构设计合理、使用方便,解决了现有技术煤球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,使制作的煎饼既不卫生还污染环境,影响操作工人身体健康和煎饼生熟不均的技术问题,利用实用新型制作的煎饼,既保持传统煎饼风味,又高效节能环保的煎饼机问世后,迅速引来四邻八乡的农村妇女前来参观调试,李怀珍热心示范,激发起众多姐妹们的强烈购买需求。
    (三)新鲜营养美味,煎饼做出新花样
    设备研制成功后,李怀珍感到单一生产小麦煎饼,产品附加值低,不利于设备的推广应用。一机多品,增加花色品种,势在必行,事半功倍。为此,她七上北京,六下广州,四处拜访各类营养专家,咨询各种粮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,然后根据这些粮食的性能进行合理搭配。通过无数次试验,她利用新设备成功开发出了高粱、荞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芝麻、谷子、绿豆、山楂、菠萝、苹果、草莓、香蕉等近百个品种的煎饼。这些煎饼有的适宜于老年人吃,有的适宜于儿童吃,有的适宜于青年吃,有的适宜于壮年人吃;有的适宜于春天吃,有的适宜于冬天吃。这些煎饼投入市场后,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,销路相当不错,逐渐由费县走向全省,由山东走向全国。
    (三)推广应用新技术,全心回报社会大众
    推广应用有这项新技术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。李怀珍经过深入调查,对全国煎饼食用群体进行了细分,发现山东境内胶济铁路以南,京沪高速以东,苏北乃至东三省家庭主食均以煎饼为主,煎饼鏊子不计其数。仅沂蒙地区就有大大小小的煎饼鏊子86万台(套),从业人员达214万人,如推广面达到50%,每年至少可以减少煤耗9310吨,二氧化碳减排量19152吨,二氧化硫54吨,氮氧化物62吨,减少了煤渣垃圾4450吨,每年减少劳动力成本2.8亿元。她坚信随着该项技术的普及,不仅能够改写了千万个沂蒙妇女烟熏火燎摊煎饼的历史,也为加快煎饼产业在全国加盟连锁、早日打入国际市场,提供了理想设备。
    为了加快这项新型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,李怀珍率先投资在费县劳动力密集的费城镇洞山村兴建的集生产、培训、科研于一体的煎饼生产基地,车间内按照人流、物流分别分开,地温空调,恒温生产,制糊、摊制、包装全封闭生产,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高标准运作。陆续培训农村妇女从业上岗。
  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独具民族特色的煎饼深受人们青睐,正以强劲之势辐射全国,李怀珍的煎饼电鏊新技术也将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